酷知网经验知识百科全书!
你好!请登录
登录

一个孩子要经历什么,才能懂得父母的不易和生活的艰辛?优质

1932次浏览 | 2023.06.10 13:20:20 更新
来源 :互联网
最佳经验
本文由作者推荐

简要回答

父母的过度“呵护”,对于孩子们来说,无疑是一味“毒药”。
孩子们心安理得享受这一切,根本不知道知足、感恩和体贴父母,更不知道生活的艰苦。

  • 01

    先说一个小故事吧。
    这个故事,来源于一则网友无意间拍下的视频。
    视频中,一个五、六岁的小男孩,正扛着三大包,加起来都快要赶上他身高的货物,卖力地向前走着。
    小男孩的妈妈则跟在他的身后,也背着垒得高高的货物。
    因为心疼儿子,哪怕已经不堪重负了,妈妈依旧费力地伸出一只手,扶着儿子肩头的货物。
    可当儿子意识到妈妈的“小动作”后,他没有接受,而是径自加快了脚步。
    只为向妈妈证明,他已经有力气为妈妈分担这一切。短短十几秒的视频,却看得人眼眶有些湿润:这么小的孩子,就已经能够真真切切懂得父母的压力和难处。
    还知道心疼、体谅母亲。
    而另一个故事,或许很多人都听过,叫“妈去传菜了”。一个沉迷赌博多年的男子,在欠下十几万债务后,跑路躲债。
    留下一对年迈的父母,每天帮他应付债主。
    母亲一大把年纪,只能出去做服务员。
    一拿到工资,就将全部的50块钱都打给了自己的儿子,并附上那句无比卑微的话,“妈老了,没用了”。
    同样是孩子。
    有的孩子还在背书包的年龄,就已经学会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扛起生活的重担;
    而有的孩子,都已经到了而立之年,却依旧心安理得地享受着父母给予的偏爱和庇佑。
    不禁让人想问:
    一个孩子到底要经历什么,才能看见父母的不容易,才能真正成长起来?

    一个孩子要经历什么,才能懂得父母的不易和生活的艰辛?
  • 02

    一个家庭最大的悲哀
    是父母冲锋陷阵,孩子坐享其成
    综艺《敞开心扉的少年》中,出现过这样一幕:
    一个叫何一可的8岁男孩,一上来就告诉节目组:
    “爸爸妈妈很爱我,家里的事我什么都不用做,都是我爸爸妈妈帮我做了。”每天早上,还没睁开眼睛,爸爸就将一瓶奶送进了他嘴里。
    随后,吃饭、擦嘴、刷牙、系鞋带、背书包……等等一系列动作都由妈妈为他代劳。以至于一个孩子,到了8岁,连喝酸奶这么简单的一个动作,都能洒自己一身,弄得无比狼狈。
    可面对爸爸提出的,应该教孩子一些生活技能的提议,妈妈依旧不以为意:
    “没必要刻意学,等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了。”
    可事实上,父母过于强烈的爱,不仅会让孩子失去体味生活的机会,还会让孩子变得麻木、冷漠。
    这样的孩子,一辈子都长不大,一辈子都只能是个巨婴。
    就像动画短片《巨婴》所描述的那样:
    一个已经成年的儿子,每天无所事事,和他的父母住在一起。
    他每天做得最多的一个动作,就是扯着嗓子,大喊一声:
    “妈妈!”
    早上睁开眼睛,喊一声“妈妈”,妈妈便忙不迭为他穿上衣服;坐在饭桌前,一边玩着游戏,一边叫着“妈妈”,妈妈就坐在一旁给他喂饭、剃胡子。
    后来,爸爸意外去世了,家里的经济来源一下子断了。
    儿子却还是我行我素,每天宅在家里玩游戏。
    有一天,儿子看上了一款VR眼镜。
    他吵着闹着要买,可妈妈却怎么也拿不出那么多钱了。
    这一刻,妈妈回忆起了以前的事情:
    从小到大,无论儿子要什么,自己都会满足他:一把水枪、一个工具箱、一辆玩具车、一块手表……
    儿子的欲望越来越大,自己却再也没有能力实现了。
    想到这里,妈妈哼起了曾经哄儿子用的小曲,可儿子听后却变得更加不耐烦了。
    最终,妈妈无奈地叹了一口气。
    她亲手挖出了自己的肾脏,递给了儿子。儿子如愿得到了眼镜,开心极了。
    直到肚子饿了,他又习惯性地叫了一声“妈妈”,可这一次,再也没人回应他了:
    原来,他的妈妈已经因为失血过多,去世了。
    儿子望着死去的妈妈,想了想,便剖开了她的肚子,钻了进去。正如卢梭在《爱弥尔》中所说:你了解什么办法可以让你的孩子痛苦吗?
    那就是让他想要什么就有什么。
    他得到的越多,想要的也就越多,迟早有一天,你不得不拒绝他,这种意料不到的拒绝,对他的伤害,远远大于他不曾得到过满足的伤害。”
    为什么父母含辛茹苦将孩子抚养长大,付出了一切,却依旧换不来心疼自己、能够独当一面的孩子?
    其实原因很简单。
    很少有天生就懂得体恤父母的孩子。
    而父母又总是默默咽下所有的不堪和辛酸,却从不愿孩子吃一点苦、受一点委屈。
    以至于生活的鞭子抽打的是父母,皮开肉绽的也是父母。
    到头来,孩子自然以为一切都是信手拈来的。

    一个孩子要经历什么,才能懂得父母的不易和生活的艰辛?
  • 03

    总是被揽在怀里的孩子
    终究过不好这一生
    本科毕业于北大、研究生毕业于清华的明星老师李永乐,曾在一档节目中提及了这样一件“怪事”:
    他家的空调每到夏天就会坏一次,年年都是如此。
    有一次,他实在忍受不了了,打电话报修。
    维修师傅检查了半天,才发现:
    不是空调坏了,而是遥控器没电了。
    说到这里,李永乐不好意思道:
    从小到大,父母方方面面都为自己安排好了,饭是父母做的,衣服是父母买的的,房间也是父母收拾的。以至于他现在根本不会做家务,自理能力也约等于零:
    去饭店点餐,他不知道该点什么、怎么点;
    连遥控器用久了会没有电,这样一个简单的生活小常识,他都不懂。
    听之任之的父母,是不够合格的。
    可有时候,无微不至的父母,也无异于谋杀。
    当父母包办孩子的一切,对孩子过度呵护时,其实也在无形中切断了孩子和正常生活的连接,让孩子渐渐活成了一座孤岛。
    曾经看过这样一则新闻:
    一个年轻的小伙子,因多次入室盗窃,被警方抓捕入狱。
    通过问话,警方惊讶地发现,这个小伙子本身家境不错,自己也是本科毕业。
    到底是什么让他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?
    小伙子告诉记者,一直以来,父母都对他极度宠爱。小时候,自己想要什么,妈妈都会满足;
    长大了,小伙子嫌每天上班太累,就辞职回家,靠着父母的接济过活。
    但渐渐地,父母给他的钱,也填不满他的欲望了。
    这时候,身无一技之长,又不愿意吃苦的他,便开始盗窃犯罪。
    得知儿子被捕后,父亲懊悔不已,如果不是一直对孩子太好,如今他也不会误入歧途、自毁前程。
    废掉一个孩子最快的方式,就是对他太好。
    最终,那些父母替孩子走的路,都会成为孩子人生路上的坑。
    对孩子最好的爱,从来不是把他们揽在怀里一辈子,而是将他们推出家门,让他们明白:
    这世上不止有父母的笑脸,还有他人的白眼;
    生活也不仅仅是顺境和甜蜜,还有无数需要咬紧牙关的时刻。

    一个孩子要经历什么,才能懂得父母的不易和生活的艰辛?
  • 04

    拼搏和上进
    才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馈赠
    今年6月,一个叫王威的外卖小哥火了。身为外卖小哥,他考出了635分的好成绩,可得知成绩后,他却依旧淡定地送外卖。
    其实,这已经不是王威第一次走进高考考场了。
    2013年,他就曾以超出录取线60分的成绩,被一所双一流学校录取。
    可没想到入学后,他却因为对前途倍感迷茫,而迷上了游戏。
    荒废了4年青春后,他因挂科太多,被学校劝退。
    签完退学通知书,王威给父亲打了个电话,可还没说几句,父亲就哭了。
    回顾过往。
    王威其实一直都知道自己家庭条件不好,知道父母的每一分钱都挣得相当不容易。
    彼时,虽然会有愧疚的感觉。
    但他依旧走在自暴自弃的路上,不会心疼他人,也不懂体谅父母。
    直到听着电话那头一向内敛、好强的父亲发出绝望而心痛的呜咽声,他好像当即被人甩了几记耳光:
    “我以后的每分每秒,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。”
    就这样,他去辅导机构当老师,去苦力市场当搬运工,去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送外卖。
    从北京、广州再到襄阳,吃了无数苦,也作了无数难。
    这一刻,他才终于顿悟:
    在生活的艰辛面前,自己曾经在象牙塔里的迷茫和痛苦,都显得那么不值一提。
    明白了这一点后,他再也没有向家里伸过手。
    而是自己赚钱重返校园。
    并在等待成绩的日子里,重新做回了外卖员,为日后的大学生活赚取学费。
    之所以写王威的故事,是因为他的身上,折射出的其实是无数普通家庭,甚至穷困家庭出身的孩子的影子:
    大多数孩子,出身其实都跟他差不多。
    出生在一个普通,甚至有点拮据的家庭里,但他们的父母却一直拼尽全力,将他们保护得很好。
    以至于这些孩子习惯了顶着一层暖色的滤镜去看待那些现实的问题。
    也习惯了心安理得地享受着父母给予的一切。
    却忘了,普通人家的孩子想要出头,从来没有那么容易,苦读和奋斗才是最好的路。
    而那些曾经偷过的懒,终要用余生去加倍奉还。想要养出心疼父母,能够独立生活的孩子,最好的办法,其实就是尽早让孩子直面生活的真相——
    吃过苦,才知道父母的难;
    受过累,才明白读书的好。
    除此之外,并无他法。
    最近,河南一名90后的女老师火了。
    在班会上,她对学生们说道:
    “如果你的父母能忍受5点的寒风起来干活,那么6点多的课本对你来说并不冰手。”
    短短一句话点醒了无数孩子:
    在父母面前,莫论辛苦。
    因为比起他们捱过的痛苦和磨难,你眼前的困难和迷茫是那么渺小。
    要知道,父母终将有老去的那一天。
    到时候能将孩子从人生的低谷中拉上来的,只有他们自己。
    而我们能做的,就是在那一天到来前,提前给予他们拼到极致的勇气,和面对苦难不服输的狠劲。
    唯有如此,他们才能实现暗夜的突围,开启顺遂的人生。

    一个孩子要经历什么,才能懂得父母的不易和生活的艰辛?

声明:本篇经验系酷知网「www.coozhi.com」原创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收到682个赞
妈妈总吼孩子会有什么影响 经常吼骂小孩如何补救
妈妈总是吼孩子,会导致孩子产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,比如孩子会出现自卑,焦虑,抑郁等等心理问题,他们可能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和价值,并且随着孩子慢慢的长大,妈妈会发现孩子缺乏自信
妈妈年纪大了脾气大怎么办 妈妈脾气暴躁怎么办
妈妈年纪大了,脾气比较大,我们需要尽可能的去理解妈妈。毕竟老年人的情绪波动可能是身体机能衰退所引发的。妈妈这时候可能处于更年期,荷尔蒙变化等等因素,所以情绪不太稳定。我们对
母女决裂如何缓和关系 母女关系不好怎化解
母女决裂产生矛盾,需要双方都能够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。毕竟通过有效的沟通之后,能够让双方了解彼此的需求和期望,从而能够有效地解决母女之间的关系。只是在沟通的时候要注意
父母每天吵架对孩子影响有哪些 家庭经常吵架对孩子的影响
父母每天吵架对孩子会产生严重的影响,比如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。因为孩子往往会将父母之间的冲突归咎于自己,认为是自己的原因导致了父母的争吵。而这种自责和内疚感往往会让孩
所有夫妻关系的变坏,都是从这两个字开始的
夫妻关系是一个需要不断经营和维护的珍贵纽带。然而,有时候我们会发现,夫妻之间的关系出现了问题,甚至走向了破裂。经过分析,我们可以发现,夫妻关系的变坏往往始于两个字:沟通。
父母晚年感情不合怎么办 父母老了还关系不好怎么办
父母亲晚年感情不和的时候,建议先尝试跟父母亲深入的沟通。只有了解父母亲之间的矛盾和问题所在,并且通过耐心的倾听和理解,通常可以更好地了解彼此的立场和感受,从而能够解决问题。
家庭不和睦的原因是什么 一家人不和谐的根源是什么
家庭不和睦,可能是沟通不畅。由于家庭成员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,导致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信任不足。而有些家庭成员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的时候,可能会采用攻击性的语言或者是直接沉默不
成年后与父母疏远怎么办 和父母疏远了的处理措施
成年以后与父母疏远,此时应该主动去沟通。一般跟父母坦诚交流,让他们了解子女的想法和感受。当然作为子女也需要学会倾听父母的观点和担忧,其实通过有效的沟通,可以增进彼此的理解和
婆媳关系如何处理好 怎么处理婆媳矛盾
想要搞好婆媳关系,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。建议婆媳双方要经常交流彼此的想法和感受,尊重对方的意见和看法。一般在沟通时要注意语气和态度,避免用攻击性的语言或者是态度,当然要学会倾
父母不理解我怎么办 怎么和父母搞好关系
父母不理解我,此时要尊重父母的意见。在现实生活中面对父母的意见,我们并不同意他们的看法,但需要尊重父母的意见。只有在尊重的前提下,才可以尝试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,并且寻求共
婆媳感情破裂怎么处理 婆媳矛盾最好的处理方法
婆媳感情破裂,想要解决问题需要找到婆媳矛盾的根源。在平时婆媳矛盾的根源在于生活习惯价值观和沟通方式的不同。要说婆婆和儿媳妇来自于不同的家庭背景,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和经验,而
母女经常闹矛盾怎么办 如何和控制欲强的母亲相处
母女经常闹矛盾,要是因为母亲控制欲比较强,建议子女要理解和尊重。母亲的控制欲比较强,主要是对子女的关心和保护。虽然这种方式并不被子女所接受,但理解母亲的动机往往有助于减少冲
关于我们 | 版权声明 | 免责声明 | 联系我们 | Sitemap
免责声明:酷知网所有文字、图片、视频、音频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,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,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,若因此产生任何纠纷作者本人负责,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! 如有问题,请联系我们
CopyRight©2018 荆门市念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4034976号-1